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,一位8岁女孩死亡的全记录……
导读
很多时候,令人唏嘘感慨的不是生老病死,而是人情冷暖,世间百态。
来源:医脉通
作者:登云
急诊科是医院的“前哨站”,好多急危重病人,见到的第一个医生就是急诊科医生。回顾我在急诊科这么多年,接触过“形形色色”的病人,其中既有千奇百怪的疾病,也有世间万象、世态炎凉。
接受死亡和别离,对我们急诊人来说,已经是家常便饭。然而有一个生命的离去,让我感慨良多,至今难忘。
摄图网
那天是我值班,早上倒是平静,从下午四点多开始,却忙了起来,接连有危重病人由救护车送来,相继也送走了两位久病不愈的老人。
两位老人都是常年慢性病缠身,生命走到了最后。当时一位老人的尸体在还在抢救室里,等待着被拉走,家属里男性尚且镇静,或打电话通知亲友,或联系着殡仪馆、张罗着老人的后事。而后面赶来的几位女性家属,都情绪激动,嚎啕大哭,泣不成声。
我和另一位一起值班的医生,已尽到了自己的职责,抢救无效后家属表示了放弃的意愿,也让我们有了喘息休息一会儿的时间。因为毕竟生老病死,在所难免。有时,死亡倒是一种解脱。
刚闲下来一会,值班室来了一位十来岁模样的男孩,被一个大人带着,男孩额部有轻度的擦伤。经过查体,我基本认定男孩并无大碍。而后询问病史,我发现男孩明显受到了巨大的惊吓,很木然,说话总是支支吾吾,含糊不清。转身问家属,追问孩子的受伤史。
家属是孩子的父亲,说他也不是很清楚,似乎有些遮遮掩掩。我也就没多问,开了头颅CT、B超等检查单,告诉他们安全起见需要再详细检查一下。男孩出房门后不久,门外的急诊科大厅忽然一阵嘈杂,我和另一位医生马上意识到,又来了抢救病人!
这次是一位成年男性,怀里抱着一个七八岁模样的女孩子,那人神色慌张、浑身是血。我立马示意把女孩放到抢救室病床上,在岗的急症科医护立马忙碌起来。
Pixabay
女性患儿神志不清,意识模糊,双侧瞳孔已散大;测血压60/40mmHg,心率120次/分,叹息样呼吸;口腔、鼻腔、耳道内不断有血性液体流出;左侧额部及颌面部大面积淤青肿胀并有塌陷软化……初步考虑是失血性休克,重度颅脑损伤,多发颅骨粉碎性骨折;肋骨多发骨折(连枷胸)……
生命垂危!
医护立马协同对患儿进行了抢救,并电话通知脑外科,胸外科医师会诊。
正在我们全力抢救时,院领导及市政府官员的一行人赶来,随后跟来的还有警察,我感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及复杂性。
随即从警察口中简单了解到:患儿是小学生,与同村的一个男孩到村边不远的一小区玩耍。然而不幸发生了,不知是何原因,小区一化粪池沼气爆炸,炸飞的井盖落下来砸在了小姑娘的身上。男孩似乎并无大碍(我立马想起来刚离开不久的那个惊魂未定的男孩)。而女孩却身负重伤,生死未卜。
赶来的一行人了解到患儿的病情后,院领导及市上相关领导指示是:不惜一切代价,全力抢救!
然而,患儿伤势过重,意识已完全丧失,重度颅脑损伤致呼吸循环衰竭,命在旦夕。从患儿的鼻腔、耳道、口腔中有不断的血液流出。为了防止涌出血液引起的窒息,我们的护士不断在用吸引器吸引鼻腔及口腔中的血夜。可那血红的液体仿佛开了水龙头似的源源不断地涌出,一小会功夫偌大的储液瓶已有了多半桶。
除了手术止血,根本就没有止血的方式。可问题是,女孩的一般状况不要说进手术室,连推去做头颅CT的时机都没有。赶来会诊的会诊医师查体之后也连连摇头。要救小女孩一命,已是回天乏术。
小女孩的心律和呼吸开始变得微弱起来,我们即刻给与了强心药物并予以心肺复苏,可几轮心肺复苏,监护仪上的呼吸和心律波形已是直线。我望着一起值班的医生,摇了摇头。他的眼圈红了,说:“让我再按压一会吧。”我知道,他也不愿见到这个幼小生命就这么离开。
看着他红红的眼圈,我努力克制着自己想哭的情绪。我见过无数生命垂危的病患,但眼前的小女孩却格外让人悲伤惋惜。
我也有一个姑娘,也是要上小学校了,是我的掌上明珠。可这个只有六七岁的原本俊俏、活波可爱的小女孩却已是面目全非,惨不忍睹,生命也走到了最后。
摄图网
我甚至对自己的束手无策感到自责,责备自己不能再救她一命,只能眼睁睁看着她生命的消逝。正在这时,副院长又进到了抢救室,见状告诉我,孩子的父母赶来了,你出去交代一下病情,并让他们签个字,我明白了院长的意思,走出了抢救室,而其他医护还在继续抢救。
站在我面前的父母三十岁左右,看起来比我要小一些。但他们的态度有些让人意外。父母都有些木然,并没有想象中的悲痛欲绝。这意外的“镇静”,反倒让我乱了阵脚,说着说着居然不知道再该说些什么。
此时,我们那副院长见状,又凑了过来,向两人再一次详细交代了他们女儿的伤情,并告知我们医务人员已全力抢救了,但因小姑娘伤势过重,人已经没有生还的希望了,并示意他们表个态。
小姑娘的父亲,起初没反应过来,我们副院长又说了一遍,半晌,他似乎明白了过来,没说什么,在知情同意书上签了字,表示理解,同意放弃抢救。
这时我悄悄打量了一番小女孩的父母。母亲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,神情木然,若有所思。而孩子的父亲似乎有些酒醉未醒,歪歪垮垮地站着,面无表情,带着种说不出的“痞气”。两人也不交流,就那么各自站着。
摄图网
我当时很震惊这对父母在这种场景下不该有的镇静,为什么对自己骨肉的意外身亡,没有丝毫该有的悲痛,却表现得那样冷酷无情。要是正常家庭发生这样的事,整个天都要塌了。
是两人离异了,孩子没人管?还是对他们而言,孩子是个累赘?抑或是家里孩子多,农村重男轻女,对这小女孩本来也不是很疼爱?他们的心思不得而知,他们反常的态度更让人不可思议。
我再次进入抢救室,孩子的呼吸、心跳早已停了,瞳孔散大固定,身体也凉了。可我们的医护还在抢救中,我示意可以停了。随后我们拔去了小女孩身上的输液器、气管插管,并帮她整理了衣裤。
这时,有警察进来拍照、做笔录。在整理小女孩的衣裤时,我无意中注意到有三两个鞭炮模样的东西,从口袋里滑了出来。这引起了在场警察的注意,再仔细摸索女孩的口袋,有一盒擦炮装在里面。
接着在警察的提示下,我才注意到女孩一侧的头发有烧焦的痕迹。我恍然大悟,大致猜出了导致女孩死亡的事故是怎样发生的。
在急诊的大厅里,陆续有小女孩的其他亲戚和同村人赶来,但比起小女孩的意外死亡,赶来的人似乎更加在意的是别的事。
有一伙男的围着小女孩的父亲嘀咕商量着什么,七嘴八舌,声音也压得很低。但我隔着门听到了零星的话语,包括把小女孩的尸体摆放到事发小区哪里合适,要不要拉横幅之类。总之,应该是在商量如何闹事施压,向小区开发商索要赔偿。
小女孩的尸体收殓好后,在抢救室放了老久,被白色的床单盖着,孤零零的,天晚之后才被拉走。那一晚,倒是太平,没有太多急诊病人。可我没有睡好,躺在床上翻来覆去,想了很多。
几天之后,从各种渠道我听到了那场事故的来龙去脉(据说是小区有摄像头记录):
那一天是学生考完试后放假的第一天,同村的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(男孩要比女孩大几岁)每人买了几盒擦炮,去离村子不远的新建的住宅小区里放炮、玩耍。
摄图网
经过一处化粪池井盖时,两人突发奇想,想尝试一下在井里引爆鞭炮是何效果。炮是男孩点的,也不知他是想体验什么样的放炮奇效,居然还让那小女孩站在井盖上。然后他把引燃的擦炮塞进了井盖的透气孔中。
化粪池剧聚集了大量的沼气,遇到明火就会爆炸。男孩当时躲开了,但巨大气浪的冲击力把井盖和站在上面的女孩高高地抛了起来,接着又从空中重重地摔在地上,更惨的是掉下来的井盖恰巧砸在了小女孩的头部及胸部。
小女孩抢救无效死亡后,她的亲戚“同心协力”,在事发小区门口摆放尸体,拉横幅聚众闹事。折腾了好几天,最后政府出面调停,结果是小区开发商赔偿小女孩父母30万,男孩家属赔偿30万。
或许在小女孩的父母和亲友看来,既然生命已经无法挽回,事发之后的经济补偿就得锱铢必较。我不知那笔赔偿,能否让小女孩的父母一夜暴富,我也不知道“群策群力”的亲友们,从中又分了几杯羮。
我更不知道,拿着用小女孩鲜活生命换来的金钱,她的父母、亲友消费出去时是何种感受。一切都不得而知。
摄图网
事情已过去了好多年,可每每想起来,我总是感慨万千。
除了对那个幼小、鲜活生命的逝去感伤惋惜,更感慨这个世界的人情冷暖,人心的光怪陆离。
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,我们中的有些人是否已迷失了自己,丢掉了人性中该有的爱心和良知呢?我们这些现代人,真正要追求的又该是什么呢?!
吃着药,打着针
查着房,看着病
时不时被歌颂一下
但殊不知
又有多少医生猝死于岗位
如今
医生带病上班
奉献已变为了风险
这是常态,也是病态
你有带病上班的经历吗?
为什么会带病上班?
你们病假容易申请吗?
长按下方二维码进入话题
说出你的故事吧!